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找资料 > 好文下载 >

打造“六精”设备管理模式,推进设备管理精益化              
资料来源: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卷烟厂                


管理资料贡献人:刘岷  孙熠 董志刚  潘洪军  刘燃祥  张广喜  苗强  牛序策  彭振全  赵虎

一、前  言

青岛卷烟厂始建于1919年,前身为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办事处,2006年9月迁入青岛崂山区高科园,厂区占地546亩,投资14.95亿元。固定资产原值36亿元,总资产60亿元,在岗员工1434人。主产牌号为“泰山”品牌,2007年起年产量连续突破100万箱。2013年累计生产内销卷烟108.36万箱,同比增长2.2%;完成工业总产值115.2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5.09%;实现税金77.06亿元,同比增长4.8%。现拥有9000kg/h、5000kg/h制叶丝线,3000kg/h精品“泰山”制丝线,3000kg/h制梗丝线各1条,卷接包设备35台(套),包括3组ZJ112-ZB47、1组PTM5-GDX6和2组ZJ116-ZB48高速(超高速)卷接包机组。
 

近年来,青岛卷烟厂积极响应行业设备管理精益化要求,以“泰山”品牌发展为导向,按照“市场决定产品、产品决定工艺、工艺决定设备、设备决定人才、人才决定机制”的思路,在合理配置设备,突出产品风格特色基础上,自觉运用精益管理思想、原则和工具,遵循“把复杂留给设计,把简单留给操作”,对设备管理进行改进创新。逐步构建起以精确数据管理、精准状态预测、精心维护保养、精算成本控制、精实绩效管理、精干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六精”设备管理模式,使生产一线员工能够“看得懂、摸得着、做得快、有规范”,为企业升级发展和“泰山”品牌提质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荣获“全国设备管理创新示范基地”和“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成果实施背景

(一)行业“卷烟上水平”的需要


2009年,国家局、总公司发布《中国烟草总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试行)》。作为行业设备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办法》在行业发展的新时期、新形势下,对行业设备管理提出了新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为了有效推动行业设备管理工作,时任国家局姜成康局长提出: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战略目标任务,加强设备基础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在优化设备资源配置,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增强设备保障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更好的服务行业发展。李克明副局长要求:设备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探索建立设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推广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办法,在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因此围绕“卷烟上水平”,明确新形势下行业改革和发展对设备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行业设备管理工作的宗旨和目标,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设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二)实现设备管理“三个转变”的需要

李克明副局长指出: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就是要在加强设备基础管理,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从只关注设备阶段性的技术管理向技术、经济相结合的全面综合管理转变;从满足单个企业的设备保障管理向满足集团企业多点管控的生产规范化与产品质量标准化的设备管理转变。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坚持传统设备管理目标,保障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转状况,而是要推行精益化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生命周期、投入产出的管理工作,提高现代设备经济管理水平。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卷烟企业——青岛卷烟厂企业的综合实力与设备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和改善,具有优秀的设备管理经验,需要从设备管理全流程角度,面对烟草行业设备特点,总结并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供兄弟厂家学习与借鉴。

(三)企业设备管理精益化的需要

推进设备管理精益化,就是要不断加强对设备管理技术的研究,总结设备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探索设备管理规律,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设备管理模式,为此青岛卷烟厂围绕山东中烟公司和“泰山”品牌发展目标,持续加强设备管理和技术创新,积极运用精益管理思想、原则和工具,构建设备全要素、标准化管理体系,提升设备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平台,提高决策分析能力,形成设备管理不断创新改进的长效机制。
为充分发挥卷烟工业企业在设备管理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以行业和企业推进精益管理为契机,青岛卷烟厂瞄准行业先进水平,创新管理方式,突出管理重点,努力打造企业升级版,在进一步夯实人力资源、设备管理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提升设备组织、技术和经济管理精益化水平,全面推动设备管理升级。

三、成果内涵及主要做法

(一)“六精”设备管理模式的主要内涵

1.管理理念

依据精益管理思想,将始终保持设备技术状态和运行效能最佳作为设备管理精益化的落脚点,确定“拟机为人、以人促机、人机和谐”设备“六精”管理理念。
“拟机为人”是指突出设备健康管理,通过精确数据管理和精准状态预测,及时掌握设备健康状态变化,提高对精益生产的基础保障作用。“以人促机”是指建立员工成长机制,建设精干的人才队伍,对设备实施精心的维护保养,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人机和谐”是指通过精算的成本控制和精实的绩效管理,促进员工与设备良性互动,同步提升人员素质和设备保障能力,追求设备管理价值最大化。

 2.管理目标
按照企业“以机制创新保障人员能力,以人员能力保障设备状态,以设备状态保障工艺水平,以工艺水平保障产品质量,以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工作思路,将快速响应“泰山”品牌发展需求、提高生产保障能力作为设备管理活动的产品,以高品质、高效率和高价值对市场做出最快速响应作为设备管理目标,用顺畅的沟通、及时的反应和稳定高效的设备技术状态满足内部生产需求,用高品质的产品、高效率的服务满足外部市场需求。

3.主要管理内容

1)精确数据管理: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建设优势,细化设备相关数据分类,实时采集、科学管理,为设备全生命周期经济和技术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推进设备管理从传统经验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变。

2)精准状态预测:综合分析设备技术状态和运行效能,掌握设备状态劣化趋势和隐患,预测设备故障,制定精准的维保计划,指导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

3)精心维护保养:健全设备技术标准体系,建立设备维护保养三级预防机制,规范设备维保过程,加强设备故障统计分析,提高设备保障能力。

 


4)精算成本控制:强化备品备件、维修费用、能源消耗等数据分析,掌握维持成本构成和改进方向。以单机台成本统计为基础,逐级归并、系统核算,采用动态定额管理等手段,持续提升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

5)精实绩效管理:构建“一库两标三评价”绩效评价模型,建立机台、岗位、班组和部门的绩效指标库,运用目标和对标管理手段,实施维保质量、技术状态和组织管理绩效三级评价,引导设备管理效能提升。

6)精干队伍建设:建设人才成长四条跑道,搭建员工职业生涯成长平台;完善培训体系,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健全激励机制,搭建人才竞争平台。以搭建三个平台为载体,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打造精干的人才队伍。

(二)“六精”设备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

1.加强企业内部基础管理,提升规范化水平,为管理上水平提供基础

现场可视化:引入6S管理,培养员工良好的素质。明确生产现场人、物、场所之间的关系,实施定置管理,促进现场规范,提升工作效率。实施可视化管理,实现作业标准可视、设备状态可视、过程控制可视,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管理体系化:建立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和能源等管理体系,动态管理、持续改进,为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搭建综合管理平台,稳步提升产品质量,创造优美工作环境,保障员工身心健康,打造绿色和谐工厂。

作业标准化:建立并实施以技术标准为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优化流程、完善制度,通过标准编写、培训、宣贯、执行、修订的闭环管理,促进标准和员工素养的同步提升。

流程信息化:搭建涵盖上层ERP系统、中间层MES系统、底层自动化和中控系统三层信息化架构,对外接口省工业公司信息系统,对内承载SPC、设备健康综合管理、六西格玛等专业平台项目,构建内外整合、上下贯通的信息化支撑平台。

创优对标常态化:开展创优和对标活动,明确指标导向,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横向关注与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项目管理等工作的有机结合,纵向突出指标在部门、班组和岗位的分解落实,营造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2.根据设备管理绩效、设备状态评价、设备维修决策等工作需求,实现精确数据管理

一是对数据进行精细分类。
深入分析设备管理绩效、状态评价、成本管理等指标,确定构成指标的因子、基础数据、统计口径和数据来源,对设备管理相关数据进行精细化分类管理。以数据单元最小、数据源头唯一、统计口径统一、数据一次录入为原则,对企业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及相关业务系统进行梳理,确定数据来源和采集点,确保主要生产设备数据归集到单机台,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作用。

二是建设设备管理“四库”。
即以单机设备为主要的收集单元,应用数据集成、功能集成、流程集成和界面集成的方式,从ERP、MES、设备综合管理平台及技术状态监测等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形成“运行数据库、KPI指标库、设备知识库、决策支持库”四个数据库,构成设备虚拟数据中心。

三是积极实现数据多维应用。
通过现场岗位信息终端、移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载体,按时、按岗位、责任区域为每个员工推送专属的数据服务,提供全面的设备状态管控、数据检索、任务执行反馈等服务。

3. 深入分析虚拟数据中心设备技术状态、运行效能数据,对设备状态进行精准预测

一是构建“两维”状态检测体系。
对设备过程质量、产品质量、原辅消耗、运行效率、故障率等效能数据进行检测;对设备振动、温度、电流和配合精度等技术状态进行检测。通过对设备状态的分析、诊断与预测,为设备维修、技术改造等决策提供量化数据支撑。

二是完善状态检测标准及实现方法。
建立状态检测标准,确定设备状态检测的判定标准、工具和方法。
利用在线状态监测,针对制丝松散回潮机、烘丝机、加料加香机等关键设备,运用在线自动巡检监测系统。针对动力空压系统和制冷机等大功率旋转关键设备,运用在线实时保护监测系统,针对卷包设备大型除尘电机,配置温度传感器,采用无线通讯和WEB发布形式,实现电机、联轴器和风机温度在线监测和异常自动报警。

三是建立并实施三级点检体系。
建立日常点检、专业点检、精密点检三级点检体系,通过设备综合管理平台将周期性点检任务下发至操作、维修和专业技术岗位终端或移动终端。点检人员按照点检项目、异常判定标准,实施点检并将数据上传设备综合管理平台,开展多层次设备状态诊断与分析。

四是开展设备效能状态诊断。
设备综合管理平台依据效能状态评价标准,对设备效能异常状态数据进行汇总统计。针对设备效能异常,组织生产、工艺、质量、设备等方面专家,从人、机、料、法、环、测多方位诊断分析,为维修决策提供支持。

五是进行设备状态综合评价。
针对单台关键重点设备,从“运行效能、维保质量、技术状态”三个维度实施月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为设备绩效评价、维修决策提供量化依据。通过数据积累和同机型绩效指标平均值、最高值统计等方式,建立设备状态综合评价指标,由设备动力处组织工艺质量、设备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4. 以设备状态受控为目标,整合操作、维修与技术人员,建立设备三级预防机制,实现设备精心维保

一是建立“组合式”维修策略。
按照《中国烟草总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要求,根据设备工艺质量相关性、生产进度相关性等,对设备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将关键设备作为管理重点并分解至功能单元。针对关键功能单元采用状态维修为主、计划维修为辅的维修策略;针对主要功能单元采用计划维修为主、状态维修及事后维修为辅的维修策略;针对次要功能单元采用事后维修为主的维修策略,形成基于单台设备的维修策略组合。

二是建立“五定式”作业标准。
依据设备完好标准和维修技术标准,制定自主维护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通过实践验证的方法和可视化的方式,形成定人员、定方法、定时间、定步骤、定要求的“五定式”作业标准,切实保障设备管理、技术标准有效落地。

三是实施设备维保三级预防机制。
建立自主维护、专业维护和维修预防设备三级预防机制。以操作人员为主体,形成基于单机台的维护标准80000余项。以维修人员为主体,采用计划维修的方式,重点加强设备功能单元状态检查、维护,保持和恢复设备状态,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参与,通过设备状态检测、故障诊断和故障分析,实施技术改进,彻底消除故障隐患。

四是不断加强故障管理。
建立故障体系树,规范故障数据收集、分析,实施故障追溯、他机类比点检和故障预防,通过主动维护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故障;通过故障统计分析,修订和完善设备技术标准体系。

五是积极应用精益维修方法和手段。
建立并实施“一键式”快速报修机制,实现快速响应,通过实施总成维修、牌号速换预案等质量维修机制,不断提升设备维保质量与效率。

5. 建立模拟利润中心,明确价值导向,细化维持费用定额管理,实现精算成本控制

一是开展模拟利润中心建设。

在ERP系统内建立设备维修订单及订单组,通过“PM订单—维修订单(单台设备)—维修订单组(机型机组)—成本中心(部门)” 的方式,逐级归集费用。将成本费用指标逐级分解至部门、工段、班组、机台,在内部实行经济核算,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是细化成本定额管理。
按照“标准统一、数据完备、指标准确”的原则,建立原辅材料消耗控制指标45项,动力能源和备品备件控制指标9项,监控与分析指标43项,完善原辅材料、能源、备品备件消耗管控机制,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核算、监控与分析,实现定额动态管理,提升成本控制力度。

三是提高备件及库存管理水平。
根据备件重要程度及其价值对备件实施ABC分类管理,其中A类备件占总品种数的5-10%,;B类备件占总品种数的20-30%;C类备件占总品种数的50-70%。
根据点检和状态检测的数据、维修生产安排及库存状况,在ERP系统设置合理的库存定额。建立由备件质量和供应及时性等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分级,保证备件质量和响应速度。
同时采用联合储备,提高上机率,大幅度减少库存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采用“寄售制”,降低备件库存。截止目前共有寄售备件1305种,金额接近758万元。实行“送货制”,提高备件周转率。

四是积极加强备件技术管理及生命周期研究。
充分发挥车间技术力量,积极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延长备件使用寿命,使备件使用价值最大化。同时开展备件国产化改进,不断缩短供应链,降低备件成本。依靠技术支撑和检测手段,对重点备件寿命周期进行追踪,提高备件计划的科学性,同时为预知维修提供量化依据,推进多方共赢的“零冗余”管理。

五是提升能耗管理精细化水平。
以实现动力和能源集中、统一管理为切入点,设备管理和节能减排并重,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理顺能源生产和供应相关要素,建立工作归口、职能集中、流程简化、运转高效的能源生产供应管理体系。建立能源绩效指标体系,制定企业能源指标基准,积极开展能源目标和绩效管理。应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动力能源监控、GIS地理信息和动力能源管理等信息化系统,提升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并积极响应国家及行业节能降耗要求,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节能降耗能力。先后开展热质大循环余热综合利用、三级节电网络等措施提升能源利用率。

6. 细化指标、突出评价、强化考核,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积极性,实现精实绩效管理

一是建立“一库两标三评价”模型。

承接、落实行业设备管理绩效体系,以建设持续改进的绩效闭环和推动设备管理“体系化、精细化、全员化、信息化”水平为目标,建立由绩效指标体系、绩效工具、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四部分组成的设备管理绩效评价模型。
(1)绩效评价指标库
对设备管理绩效指标进行拓展和细化,促进设备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与企业工作目标和分层对标的深度融合,为绩效目标管理、对标活动、设备管理决策提供量化数据。
指标拓展方面,将行业7大类指标作为一级指标,增加“能源管理类”、“基础管理类”、“员工成长类”等11类一级指标,建立涵盖设备管理全要素的18类一级指标。
指标细化方面,将18类一级指标按照支撑关系分解为99项二级指标,建立绩效指标目录,编写青岛卷烟厂设备管理绩效指标手册,提供统一的指标和规范的口径。
(2)绩效评价“两标、三评价”工具
“两标”是将设备管理绩效指标纳入目标管理和管理对标。将行业创优对标指标、公司和企业重点目标进行分解,作为设备管理年度目标,纳入企业目标管理,运用考核的方式,强化目标对设备管理工作的拉动。将重点目标相关指标和支撑指标作为对标指标,通过机台(生产线)、班组、车间和企业横向、纵向对标,运用看板展示等方式,激发员工、车间绩效改进积极性。
“三级评价”是通过设备维护作业质量评价,反映设备操作、维修人员设备维护作业水平;通过设备技术状态评价,反映设备运行效能和状态;通过组织、岗位绩效评价,反映设备管理组织和管理、操作岗位工作水平。通过对设备管理体系文件的完善,将设备管理绩效评价职能赋予企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和生产车间三级组织。
企管部门对企业设备管理进行综合评价,设备管理部门对机型设备状态和使用部门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部门对班组、岗位、机台进行评价。根据企业管理工作重点,将设备运行效率、维持成本、备件储备定额等绩效指标列为部门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将产品质量、物料消耗和环境指标等关键指标按照机型、班组和岗位进行分解和统计,建立设备管理对标组,开展设备管理横向、纵向和重点对标。

二是开展绩效考核。
企管部门负责企业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根据目标完成结果量化分数,完成一级考核分配。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管理目标指标及目标值的确定,生产车间将目标分解到班组、岗位,形成车间、班组目标和管理措施,企管部门根据设备动力处提供的评价结果,结合部门目标、措施完成情况,对设备使用部门进行考核。

岗位绩效考核:设备使用部门通过设备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形成针对单台设备(生产线)的绩效评价结果,依据设备包机关系及岗位绩效考核标准及岗位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评价,以及培训考核、民主评议情况,实现对岗位的绩效考核。年底结合员工个人年度目标绩效和民主评议结果,进行个人岗位调整、等级升降及档次进退,兑现结果,完成二级考核分配,保证绩效考核和岗位考核的全面落地。

部门绩效考核:包括目标考核及职能考核,通过设备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形成对部门设备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设备管理和使用部门进行考核。

三是积极利用信息化支撑平台。
开发设备管理绩效评价信息化模块,对指标基础数据、绩效评价工作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设备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常态化、精准化收集,支撑设备管理绩效评价和目标、对标管理。通过基础平台实现指标定义与数据管理;通过业务平台对绩效指标数据对设备技术状态进行评分和分级;通过分析平台形成管理目标值的持续改善、科学提升。

7. 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搭建员工职业成长平台,实现精干队伍建设

一是建设四条跑道,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围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并完善四条人才成长跑道,即:操作人员的技能等级考评;技师、高级技师聘任;首席员工选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员工不管从事操作、维修、专业技术还是管理岗位,都一样有出路、有荣誉、有待遇,真正体会到“工人伟大、劳动光荣”和“尊严生活、体面劳动”。企业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结合的成长机制,有效激发员工学技术、比技能、强素质的热情。
截至目前,企业在聘专业技术人员43名,其中包括3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聘技师60名(含高级技师5名);首席员工31名;高级工以上技能人员共有504人,其中高级技师10人、技师145人、高级工349人,分别占维修、操作技能人才队伍的比例为2%、28.8%、69.2%。
(1)操作人员技能等级考评
技能等级考评制度为复合型技术操作人员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生产车间技术操作人员技能分为A、B、C三个等级,根据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特别是适应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先后开展单工种和跨工种考评工作。培养一批能操作多种机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有效解决缺员问题,满足订单生产。同时,技能等级考评持证与行业内外鉴定持证有机结合,作为上岗与岗位轮换的依据。
(2)技师、高级技师聘任
建立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按标准发放职务补贴。通过评聘分离、动态管理,促使聘任技师和高级技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更好地发挥传帮带作用。目前有5人受聘到高级技师岗位,55人受聘到技师岗位。
(3)首席员工聘任
分别在制丝、卷接、包装设备的机电维修及操作岗位设置首席员工称号。对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人员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凡在国家局或省工业公司组织的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均可按规定授予首席员工称号。
(4)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在机械、电气、信息技术等专业开展4届工程技术人员评聘工作。在工程、经济、会计等专业分别设置相应的高级、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成立高级工程师办公室,并实现与原有工程技术人员聘任的接轨,为专业技术人员打通成长通道。

二是完善培训体系,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突破 “制度+控制”传统模式,倡导“学习+激励”的新型模式,建立和健全人才培训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使培训变成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
(1)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包括管理、专业技术、操作及维修等各方面人才的企业内部兼职教师队伍,充分调动企业内部资源,与社会资源相互配合,形成立体多维人才开发体系。
(2)常态化基层班组培训
通过单点课、维修案例汇编等,建立基层班组常态化培训机制,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单点课、维修案例的编写和自主培训。通过设备综合管理平台,对OPL从编制、审核到培训进行全过程管理,每月对车间提报的OPL进行评选,将优秀项目在企业设备管理专刊上发布,促进工作经验、技巧在更大范围内共享。

三是健全激励机制,搭建人才竞争平台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逐步确立了以赛带训、以考带练的培训模式。目前已成功举办12届,竞赛内容和竞赛形式不断丰富,已经成为企业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为员工立足岗位成才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在2008年烟草行业第三届烟机设备维修职业技能竞赛中,青岛卷烟厂参赛选手取得6个竞赛机型中4个第一名、2个第三名的好成绩。在2012年第四届烟机设备维修职业技能竞赛中,又有2人获得“烟草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四是建立全员创新机制,为全员参与搭建起广阔的创新平台。
实施建立创新管理体系,制订一系列创新制度,规范各项创新活动,明确部门工作职责,确定具体工作要求,形成涵盖六西格玛、专利、科技项目、管理创新、QC活动、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管理体系。

 

 


四.实施“六精”设备管理模式取得的效果

通过实施“六精”设备管理模式,青岛卷烟厂在提升生产组织效率、设备运行效能和现场改善活动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生产组织方面,以CIMS项目实施和优化为载体,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集约化生产,将生产工单下达时间由原来5小时减少到5分钟;将产品质量检验数据从原来的人工传递,需耗时30分钟转变为即时同步,使管理、维修和操作人员第一时间掌握产品质量波动情况,及时改进,提升工艺质量过程控制水平;优化生产组织,减少品牌切换次数,与2009年相比,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品牌切换次数同比减少23%,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设备管理方面,借助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各项管理流程,将备件和维修计划提报、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天缩短为10分钟;针对设备点检、维护保养等工作,开展时间、动作研究,优化点巡检路线和保养工作步骤,将设备班前保养时间由30分钟缩短为20分钟,有力促进了企业和设备管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提升。引进3000Kg/h精品“泰山”制丝线和国产、进口高速(超高速)卷接包机组,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设备管理和人员技能水平提升。

与2009年相比,2013年,在人员、设备变化不大,产量增加8.3万箱的情况下,卷接设备运行效率由83.6%提高到96.55%,包装设备运行效率由73.9%提高到91.35%,制丝设备故障停机率从1.13%降低到0.25%;减少生产工作日69个。备品备件资金占有率由3.38%降低到1.13%,备品备件库存由6901万降低到3048.04万。单箱耗烟叶量从34.7公斤降低到34.1公斤,按照平均价格35.96元/公斤计算,累计节约费用5900余万元;单箱卷烟综合能耗从20.9公斤标煤降到10.9公斤标煤,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得到全面提升。荣获“全国设备管理创新示范基地”和“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成果应用取得经济效益


 

► 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提示】:
1.不断更新的好资料答疑集锦www.hb-qg.com  “找资料”栏目公布。
2.QQ群:群友2000人,专业高质、答疑解惑、互动交流,Q群名:中国设备管理, Q群号: 283752911
主要交流:设备管理体系标准、ISO55001资产管理、设备完整性管理、6S管理、目视管理、安全管理、企业管理等,纯广告者禁入!
3.加"中国设备管理" Q群,总有一个人知道你问题的答案!
4.优秀留言有机会录入“找资料”栏目答疑集锦,并欢迎大家来稿分享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成都华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
蜀ICP备12004850号 技术支持:成都顶呱呱